仍是慈悲一片

分享到: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    发布日期:2020-07-08  浏览次数:1142
——425“穿越时空—超意识”
  世纪法筵纪实(一)
  编译组 采访汇整
  (连载四)
  法音宣流篇
  命题立意
  平实导师此次开示长达五个多小时,论述的内容既深且广,仅就所闻内容管窥其要以陈,不足之处必多,欲得开示全貌,唯能期待他日演讲实录连载及付梓。
  平实导师此次开示以“穿越时空─超意识”为主题,而以——“第七意识?第八意识?”为副题展开演述,揣其用意主要在破斥千百年以来,佛门内外之凡夫外道法师、论师所一贯执以为是的“意识常住”之常见,与“一切法空”之具足常断二见者所生之无因论。平实导师复以破除此种恶见为缘,同步引导众生回入正道——信受如来藏为出生万法的本源,为真正能贯串三世、超越时空的真实常住心体。从主标题“穿越时空——超意识”可以看出,本次演讲的目的非常明确,亦即:能够“穿越时空”的,一定是“超越意识心”的不生不灭之法,决非属生灭境界的“意识”;而副标题“第七意识?第八意识?”中的两个问号,则是针对很多佛教大师的邪见—认定第七识、第八识都是意识的细分—提出破斥并予以辨正p.103,以确立佛说“第六识—意识”、“第七识—意根—末那识”、“第八识—如来藏—阿赖耶识—阿陀那识—异熟识—无垢识—真如……”,六七八等三个识,其实是不同的三个心体,各有其不同之体、性、相、用,而非诸邪师因于不知不见“别有意识以外之心体”,而以粗、细意识为常住法,而以粗细意识境界为解脱、为涅槃。
  诸邪师在“以意识为本住法体”及“第七、第八识都是意识支分”的谬见前提下,故意称第七识、第八识为“第七意识”、“第八意识”;或是如印顺法师依五阴无因生的六识论而引生的“缘起性空”、“一切法空”之综合概念(实属意识相应亲所缘缘五十一心所法中,根本烦恼所摄之五种恶见),于否定“第七识、第八识为别于意识之心体”,而说“哪有第七识、第八识”后,复因自己无以界说第七识、第八识之属性,故转而说“第七识、第八识都是意识的细分”;复因否定“第七识、第八识”后自知违理,无以说明五阴出生之所由而成为无因唯缘论者,亦无以解释因果轮回之所依体,乃于他处复以“意识细心”判为有情轮回因果之主体,与宗喀巴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中的邪见如出一辙。彼以如是手法,欲将三界中具“恒”性的第七识(恒审思量性),以及永不生灭的恒常心第八识(恒而不审性),彻底从佛法中铲除,说之为意识的局部,如是以“恒”法之第七、第八识,判摄为“断续生灭法”意识之所生法,名之为“第七意识”、“第八意识”,违反最基本的世间逻辑。当今诸山大师所说,皆不离前举误谬,其等而下之者,乃至如藏传佛教密宗以世间最下贱的乱伦邪淫双身法,分属色阴识阴受阴行阴所摄之生灭法p.104,高置于佛法之上,而号称“无上瑜伽”,行男女双身邪淫修法,以“乐空双运”、“轮涅不二”、“大乐光明”等种种意识心、心所相应境界为宗旨目的而弘传,如是完全悖离、破坏佛法圣教。
  意识非常住法
  平实导师从几个面向来证明意识非常住法,是一世即灭的法,故决非可穿越三世超越时空的心(法):
  一、从至教量、现量、比量说明意识的生灭性
  平实导师举证北传与南传阿含诸经至教量,再根据现量、比量,说明意识的生灭性,证明意识非金刚心,无法穿越时空。超越时空的心,即是宇宙的根源;科学家、哲学家等人一直想要找寻宇宙的起源,但是只有万法的根源,才是宇宙的起源。想要了知超越时空的心,先要确定人类有几个心,这一定要超越意识才能证得。
  ˙现量证知意识生灭性
  从宿命通、禅定境界中才能了知前世的事,就可以知道,意识一定只能存在一世;譬如睡一觉醒来还能记得昨天的事,因为是与昨天的意识联结为一体的,虽然眠熟时中断了,但是可以在同一个色阴中继续生起而联结起来,成为同一世的意识心;如果意识能够常住不坏,就一定能够连贯三世,犹如眠熟中断后重新再生起而与前一天联结,应该能记得过去世的事。可是从现量体证与比量观察来说,眠熟、闷绝、死亡中,p.105意识都不在,所以意识不是常住的;虽然同一世中可以每天联结而成为同一世的意识心,却不能入住母胎中而不能去到下一世来联结这一世,证明意识不是常住不坏法。但是意识死后入胎时就永远断灭了,不能去到下一世,却还有意根(第七识)与如来藏(第八识)在,所以意根与如来藏不会也不可能是从意识中细分出来的。入胎后下一世新的意识须待五根具足后才能现起,故意识非常住法。在解脱道中,如果想要证得阿罗汉必须要现观三界中一切意识都是生灭的,除了要断除欲界爱之外,还要断除色界爱、无色界爱,才能证得慧解脱。
  ˙举示圣教量证明意识生灭性
  平实导师说明南北传佛法都从意识的有灭、有生、无常等,来说明意识不是常住法,都说是藉根、尘、触才能出生的法,经中至教多处说:“诸所有意识,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。”更举示南传尼柯耶至教量中的经文曾说五阴灭尽就是灭苦,落在意识中的人就是与魔相应的人。北传阿含中亦曾说无想定、灭尽定是“无心位”;大乘经论则说意识于眠熟、闷绝、正死、无想定、灭尽定等五位断灭,显然佛已明说意识非常住法,各大山头诸大法师不应再主张意识是常住法。
  ˙从阿含经证明人类有八个识
  《阿含经》说有一个入胎识,能够执持受精卵,藉父精母血之缘投胎,入胎识又摄取四大(地、水、火、风)成长,出生五根,连同原来的意根六根具足之后,才出生六识,所以六识加上末那识意根、入胎识,总共有八个识。p.106
  平实导师又举示《阿含经》中“非我、不异我、不相在”的教证,说明听讲时不打妄想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的识阴六识,非我、是假我,但是又不异我,同时同处和合运作。因为,识阴六识是生灭虚妄的,入无余涅槃时意根亦断灭,但涅槃不是断灭空,所以背后一定有一真我存在,即是第八识。此外,阿罗汉入无余涅槃时,必灭尽五阴十八界,此中包括六识界的意识,与六根界的第七识意根,既然六、七识皆灭尽,若无第八识本识存在,则无余涅槃就会成为断灭境界,若以断灭境界为涅槃,则成断见外道见。
  二、破斥外道“意识常住”之谬见
  平实导师说,不能穿越时空的人,佛门内外比比皆是,都是因为将意识认作常住法;所以若想要穿越时空,就必须先判别邪见,确认意识是生灭法,远离意识境界,才能证得能超越时空的心。
  ˙以为意识心可以住于不分别境界
  一般大小法师,常要学人“以意识心住于不分别境界”,而不知分别正是意识的相、用,只要了知的当下就已经分别完成,不论有否语言文字出现。因此,不可能以意识住于不分别,由此足见这些法师广泛的对意识体性的误解,以为一念不生就是不分别,并以一念不生的境界作为修行之标的,甚至思欲执此境界而超越生死。殊不知一念不生的最高境界也就是非想非非想之境界,非想非非想定中的觉知心同样只能存在一世,仍在三界生死中,绝非解脱境界。p.107
  ˙六识论之错谬
  第六识可否函盖第七识、第八识?欲探讨穿越时空的金刚心,必要认定八识论为了义正法,要认定六识论为常见外道法。意识乃是所生法也是本无后有之法;既是本无后有的有生之法,则意识心体当然是生灭法,未来必定会坏灭,不能去到未来世中,因为有生之法在将来必定有灭,不能外于这个定律。既然意识不能去到未来世中,既是有生有灭的生灭法,绝无可能是常住法、实相法,当知绝无可能是万法的根源;既非万法的根源,又是由意根、法尘为缘而出生的法,又怎能反过来出生所依根的第七识意根呢?而法尘是在五尘上所显现的法,但五尘与法尘都是从第八识中出生,法尘又是意识出生的藉缘,所以意识其实也是藉第八识所生的法为缘而出生的,如此,意识怎能反过来出生第八识?又怎能妄说“第七、第八识都是从第六意识中出生而细分出来的”?既然第七、第八识都不是从意识出生而细分出来的,又怎能将“先于意识存在”的“第七识、第八识”说成“第七意识、第八意识”?又怎能附属于第六意识心体?如果第七识、第八识等于第六意识,又何必区分第七识、第八识呢?坚称第七、八识都是第六意识中细分出来的法师与居士们,即是迥异于佛说,俱属于“新说创见”,都是落入识阴的“自性见”或落入“无因唯缘”的“断灭论”中。
  平实导师复分别从六、七、八识各自不同的体性功能,来区分说明此三识之不同。第八识如来藏的体性恒而不审,p.108无始劫以来从不生灭,亦从不与六尘境界相应,却能随缘任运。第七识末那的体性恒审思量,遍计所执而时时作主;第六意识的体性审而不恒,能审知三界万法,却会于五无心位中断灭,所以不恒;但是意识断灭的同时,却有如来藏执持身根、意根末那识恒审思量,但意根只有微劣的了别性,当法尘有重大变化的时候,意根才会作主决定而令第八识如来藏流注意识种子,此时意识方才现起来了别外境;由此证明六、七、八识各有自己独特的体性,不能互相取代,所以此三识决不相同,由此证明意识不可能细分出体性不同的第七识意根、第八识如来藏。
  ˙自性见外道、五现见涅槃外道之错谬
  四阿含中有“外道”之名相,意为“心外求法”者,并非骂人的话。平实导师对种种外道,做了详细的分类解说,先分为二大类:一是自性见外道,一是五现见涅槃外道。自性见外道有二种,一是落入六识的自性中,认为这个自性是常住法,以六识自性能攀缘外法作为常住。另一种是落入内我所中,以识阴六识能见、能闻、能触、能觉……之性当作是佛性,但其实这是六识的心所法:五遍行(触、作意、受、想、思)、五别境(欲、胜解、念、定、慧)。或有佛门外道说证如来藏就是自性见,但如来藏能生五阴色身,可贯穿三世,还会去到无量世,与意识只有一世不同,故佛门外道此说是谬非真。
  第二类外道是五现见涅槃外道。有五种错误的见解,认取欲界中的识阴六识,当作是常住法。或是分别认取初禅到四禅的境界,当作是涅槃,但这些都是意识境界,p.109每一世的意识都只能存在一世,所以不是涅槃,不能穿越时空。
  其一,认取欲界中的识阴六识,当作是常住法。这是以为在五欲中自在的心就是涅槃心。例如:修双身法时,乐空双运有乐触,但又现观这个乐与能取都空,能如此看待,就说是证得涅槃。此说在《阿含经》和《尼柯耶》中,世尊都曾经破斥过。
  其次,三种分别以初禅到三禅的境界,当作是涅槃;但这些都是意识境界,意识只能存在一世,所以不是涅槃,不能穿越时空。最后一种,以住于第四禅的息脉俱断而舍念清净的境界,认作涅槃境界,同样是落入一世住的意识境界中,不能穿越时空,不是不生不死的涅槃境界。
  外道所证的涅槃是意识境界,是有生灭的法,故名五现见涅槃。阿罗汉不必证如来藏,灭尽五阴十八界后“入”无余涅槃,但却无法见到涅槃本际,故言阿罗汉无法穿越时空。而证悟的菩萨现见自己与他人的如来藏所在,现见如来藏可穿越时空,从古至今无人能坏,本来而有,法尔如是,不生不死即是涅槃,故为中道,是谓证得涅槃。唯有菩萨因为证得如来藏,始能穿越时空,一步一步迈向佛果;而二乘人不证如来藏,外道错证涅槃,都无法穿越时空。
  ˙于第七识意根说为“第七意识”之谬:
  第七识意根之体性与第六识意识完全不同,一般人对意根的认知不明,平实导师明言其体性即是“恒审思量”,亦即是“时时处处作主”,唯恐大众仍不清楚,特举例说明:“p.110当一个东西向你丢过来时,你的身体就会自然的闪避,这个闪开的决定就是意根作的决定”。此是 平实导师首次公开对众如是清晰明言意根体性,让大众对于比意识更难了知的意根稍能了解,其实 平实导师于此同时也显示了意根的俱生我执的染污体性。
  如前述第七识意根属十八界法,虽然无始以来恒依于如来藏而存而行,于众生位,状似不生不灭常住法,然修行解脱道之阿罗汉欲究竟解脱于分段生死时,必须断灭意根才能入无余涅槃,因此意根显然可灭,非不可灭之常住法。
  意根体性为“恒审思量”,于一切时依于法尘现境作主,若意根能于因果、生死作主,以其俱生我执与思量体性并行,必选择善处出生,如此则不可能有三恶道之众生,盖众生必选择人天善处出生免受苦报,此与法界现象不符。
  意根之“恒审思量”性若同时为本住法、执持万法种子,则一切恶业种必经思虑而决定不取;一切善种必经思虑而决定取之。如此,则一切众生唯善报无恶报,亦无苦果、不须解脱,亦不须成佛,则三乘佛法亦皆无用。因此,意根必非本有常住持种之心体。因意根实非持种心,而是能熏之心,乃有能熏善、恶法于所熏之第八识如来藏之功能,使之成恶种、善种,故而有三界众生生死轮回。
  意根因其俱生我执与恒审思量体性,故恒时于善恶法依于我执法执作主,结果必落入有漏之善、恶、无记法中而轮回三界六道生死;若能依于佛之至教,认清自身染污、非常,离于我法二执p.111,则解脱于有漏,趣向涅槃。因此,意根是三界众生染净的转捩点,有情轮回涅槃的枢纽。
  如前述《阿含经》所说意识之出生:“诸所有意识,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。”此已明言意识之出生,系以“意根”、“法尘”两者为缘,若没有意根的决定作为前导,意识不可能自动出现;世尊也特地以“所有”及“一切”二个名词函盖所有意识、一切意识,强调没有一种意识可以外于意根及法尘二缘而出生,所以不论是多么微细的意识,仍然是要依第七识意根与法尘作为藉缘,才能从如来藏中出生,不是可以自己独立存在的常住心。因此,在大乘法中也说意根是意识的“俱有依”,也就是说意根是意识存在的先决条件,且与意识同时并行运作,不断的导引意识起现行。因此,意根永远都走在意识之前,从生起的次第而言,意识是后于意根的所生法,不可能由后所生法意识而能生出前法意根,印顺所说“第七识是意识的细分”,是其自创的说法,完全违背圣典,故印顺派的法师们说意根为“第七意识”,亦属无稽。
  后记
  由 平实导师破除“意识、意根为常住法”之谬见,故知应成派中观建立第八识为意识细分,而说之为“第八意识”,自然无法成立;而第八识常住法若不立者,则佛法必成外道断见论。真正学佛的人,为立常住法,须知虚妄法与常住法之体性差别,亦须知否定常住法第八识之过失,始有缘断除我见,入于无漏道:p.112
  如来藏有多名:阿赖耶识、异熟识、所知依、种子识、阿陀那识、非心心……,因为祂的体性微细难证,所以《解深密经》卷1中说:
  阿陀那识甚深细,一切种子如瀑流,
  我于凡愚不开演,恐彼分别执为我。
  印顺法师及诸山头大师,因为无法证悟祂,所以干脆加以否定,如此便可避开别人质问“法师是否有开悟”的问题。但是将如来藏于佛法中铲除后,只能回到以意识为本住法的常见外道说法,否则必定落入外道断见中;然而经论中说意识于“眠熟、闷绝、正死、无想定、灭尽定”等五位断灭,断灭即中断或永断之意思;若中断,即已表示意识非常住法,非常住法则不可能出生五阴,不得不回堕生灭性的意识境界中,建立意识细心常住说而成为常见外道;若永断,复如何生起?不能无因,所以只好另立“意识细心”,或如达赖喇嘛另立“意识极细心”为意识生起之因。这二种论述,一方面违反经论、毫无根据,一方面也违反现实境界常识,更违反其所立自宗“一切法空”之说。
  “知是菩提”——了众生心行故;“不知是菩提”——六入不会故。“菩提心”——如来藏之双俱知与不知,显示出如来藏之八不中道体性,亦突显其异于一切心意识之必然落于一边;如来藏之难知难证,决非意识心寻思之所能得。当今所有以意识心为菩提心者,皆属误解菩提心,所说环保菩提、医疗菩提……乃至做好事、说好话等,皆与穿越时空的菩提心修证无关p.113,皆非佛法。欲证得此菩提心者,唯有“入佛正法”——进入正觉讲堂始有因缘。
  平实导师深知诸山大小师及藏传佛教密宗、印(顺)昭(慧)学派宗徒,以己所建立之谬见践踏佛法,完全背离圣教,假佛法之名而弘传外道法,从来故意不说或无能说真实佛法,为己身一世名闻利养而不惜出卖三宝。平实导师为挽救末法众生故,故须摧毁其谬论,为佛教界树立正知见。盖佛法之宗旨为大乘经论所说“三界唯心、万法唯识”之究竟义理,然此“心”此“识”之为如来藏正理,长久以来辄为大名声的凡夫僧误解为意识心;亦为如“印昭学派”宗徒及佛门内外之空见外道者,诬赖为梵我神我外道而完全予以推翻。殊不知诸法本源如来藏义理,深妙不可思议,超越意识寻思境界,亦非意识寻思可得;纵使难知难证,然诸菩萨可知可证;证此,则佛菩提实证有道;离此,则佛菩提永不可得;故究竟通达此如来藏之德用及所藏一切种子智慧的实证而圆成佛道,为佛法之终极标的。如来藏之重要性,无有一法可与伦比,而今所有佛教内外法师、论师,齐力共为破坏如来藏正教之大恶业,若无善知识救护,佛法之濒灭指日可见。
  平实导师以大智、大悲、大愿力,于此佛法危急存亡之秋,而作此法布施,其目的在于为令众生真实了知“第六意识”、“第七意根”为虚妄法、生灭法,“第八如来藏”为真实法之道理,欲令闻法者确实体认此三法之体性差别,断除众生因受邪师误导所执“色身为我”、“识阴为我”(主要为意识)、“五阴为我”之我见,舍“妄”归“真”(“妄”即前六识及第七识意根等七转识p.114,“真”即真实心如来藏)。为令众生了知有情轮回生死与意识、意根、如来藏之关系;为令众生了知“意识虚妄”,得以当下或来日断我见入解脱道,亲证初果见道位;为令众生舍离一切法空之无因论或以意识相分之恶见为常住法;为令众生舍除非常计常而修诸佛法,以免落入“煮砂欲成饭”之错乱修习中,永世不得出离。
  要而言之,平实导师于此次胜会,针对南而普摄十方众生之公开演说佛菩提道正法,兼述解脱道要义;一方面希望已经修学佛法多年而仍无法掌握佛法要义及修行路径者,能建立正知见,远离不如法之盲修瞎练而徒劳无功。第二方面期使未入佛门或已入佛门而对佛法生起欣乐者,则建立其正知见,从根本上对邪说免疫,使未来学佛之路,无有障碍险阻。第三方面对已受诸山大小师影响之佛弟子,重新建立其正知见,使其迷途知返,归家有路,免于菩提道之冤枉路,更免因信受印顺、昭慧、四大山头、藏传佛教密宗等邪说毒害、随顺毁谤三宝而堕入三恶道。第四方面亦摄受正信善根具足之佛弟子,于听闻之时或于他日,能因信受正法而正见解脱、正观般若,乃至无量劫中地地增上成就究竟佛道。
  总之,此一殊胜之法会,必欲使有缘众生,于此百千万劫难值难遇之真善知识 平实导师出世弘化期间,因 平实导师之大智、大悲、大愿、大行,亲蒙最胜妙之利益而不空过;故于此次法会中,不仅普摄初机学人入于人天乘免受三涂苦;钝根者则度之以声闻、缘觉正法,使之了知二乘菩提,能知能见解脱实义;利根者则为说大乘了义究竟正法,令发起菩提心,入佛圣道p.115;可谓三根普被,无有不度之者。说一法而能令一切当机众生受其利益,于今举世无有等者。平实导师此次弘法之内涵深广而微妙,此次盛会之因缘殊胜而奥妙,本文所能表达者,百千万亿不及其一。以众生有幸蒙此殊缘,乃法界盛事,不可无记;泥犁闭路,兆民有庆,故汇众怀而勉强为之记,亦是感动满溢之所不得不为矣。佛教中兴的时节,有我们亲身参与,不枉此生红尘一回!(全文刊载完毕)p.116
 
标签: 电子书

本文标题: 仍是慈悲一片

本文链接: http://www.4fo.cn/book/1/3825.html (转载时请保留)

 
[ 佛法读书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免责声明:
佛医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网站、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,仅供学习。如有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。
 

仍是慈悲一片二维码

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内容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:"佛医网",获得佛法精华好文,佛教正法资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