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无漏学

分享到: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    发布日期:2023-05-05  浏览次数:59
另外我们说:念佛俱足三无漏学。首先讲戒学:我们念佛念到事一心的时候,譬如说有相的念佛三昧,不管是持名的念佛三昧或者是观想的念佛三昧,或者说无相的,例如无相念佛还没悟之前,还没有见自性弥陀之前,这还是属于‘事一心’。不管是有相念佛或无相念佛,在事一心的状态里面,不会造三恶业,身口意的恶业不会犯,这个叫做事相上的戒,也叫做‘定共戒’。虽然还没有到初禅,已经跟定共戒相应。这是戒,叫做戒学。
如果已经修到‘理一心’的话,它是属于‘性戒’,不是‘相戒’。一般人受戒时必有戒相受持,如:不可以杀生,不可以邪淫,不可以窃盗,不可妄语,不可喝酒;有戒相。理一心里面我们称之为性戒,叫做‘道共戒’,也就是说已经亲见自性弥陀了,这叫理一心。理一心的时候自然不犯戒。如果他说别人的是非,那一定不是说是非,而是基于义理的辨正,叫做摧邪显正。怕假知识误导众生,所以要导正众生。他不犯恶口或者两舌的戒,因为在性上无戒可犯,这叫理一心,这个是道共戒。事一心里面不犯戒是相戒,这个是性戒,不相同。这个叫戒学,在念佛法门里面俱足了。
第二个我们说定学。念佛念到事一心的时候,譬如说持名、观想、无相念佛,这三种三昧成功的时候,就是定。在动中住于定中,动中也不离定,这叫做定力。这个是定学。一般人总以为学定就是要两腿盘起来,收下巴、眼睛闭起来或者开三分眼,有模有样坐在上。那不一定是修定喔!如果心里面妄想一大堆,那叫做放逸。看来有定,实际上没有定。真正会修定的人在动中修。念佛在动中修,所以有相的念佛三昧也好、无相的念佛三昧也好,只要修成了,时时刻刻、动中静中,都是在一心的状态,这叫做定学。但是,这还是事上的定。
如果已经到了实相念佛的地步,时时刻刻观照自性弥陀,时时刻刻看自己与一切有情众生的佛性在显现,不思世间的杂事。如果有所思惟,是为众生;如果有所思惟,是为思惟佛法,这个我们称之为理一心,不念世间法。理一心就是定。以上是说明念佛可以让我们俱足事一心和理一心的定学。
慧学就是说:我们经由念佛的事一心的功夫,可以知道从念佛的法门,而得到戒学和定学的那些过程和功德受用,这是属于事相上的、世间的慧。如果到了实相念佛的地步,证知到空性,也知道什么是不空。空与不空、空与假、有与无,了然分明。这个智慧已经出现了,就知道空有是不二,这个便是实相,是第一义,这是出世间的慧。念佛可以俱足事上与理上的慧。所以,念佛可以俱足三无漏学---事上的三无漏学俱足,理上的三无漏学也俱足。这也是念佛的果报的殊胜。
--------平实导师《念佛三昧修学次第》 <第一篇第二章第四节 果报殊胜>
 
 
标签: 佛教名词

本文标题: 三无漏学

本文链接: http://www.4fo.cn/mingci/1/296.html (转载时请保留)

 
[ 佛教名词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免责声明:
佛医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网站、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,仅供学习。如有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。
 

三无漏学二维码

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内容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:"佛医网",获得佛法精华好文,佛教正法资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