圣严师父说:“‘一心’尚有‘识’,从散心、集中心到统一心,都是假的。”因此可以很确定的一件事,就是圣严师父非常清楚的了知,他所认知的“一心”仍是妄心识阴所摄,因为散心、集中心、统一心,都是意识的境界,是定中与定外的意识心境界。从统一心到无心的中间,圣严师父又说:“要把统一心,融化为无心,最后连统一心也放下时,超脱‘一’。凡是意识作用都是第六意识,只要出现,它就是念头,要作到念头不动,就是心无妄念。最后连‘自己’这个念头都没有了。真正的禅是见到一切事、做一切事,随著一般的生活作息,可是心不攀缘于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再度回到自然;而恢复自然,到无我的境界,即是无心的悟境,即是禅的悟境。开悟的境界是前念不生,后念不生,当下一念也不生。”(摘自圣严法师著作《心的诗偈---信心铭讲录》内容)。这已经说明,虽然您知道“凡是意识作用都是第六意识”,但是圣严师父您所说的“无心”,其实还是脱离不了“意识作用”,把意识的变相当成真心的“无心”,因为是从妄心一路修行演变而来的,只是成为一念不生的离念灵知心,所以圣严师父您所说的无心,是再度回到自然,而恢复自然,仍是意识境界,未断我见;见到一切事、做一切事,顶多也只是做到没有粗重语言文字的妄想罢了!那与中台山所说的“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、处处作主是实相心”有什么两样?都还是意识妄心啊!只是您略胜于中台山堂头和尚,没有把“处处作主”的意根也当成真心,否则就又增加遍计执性了;因为只有妄心在见到一切事时,才能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;可是真心第八识离六尘,不会一切境,绝不会有明明白白的六尘境界相。所以赵州禅师才会说:“老僧不在明白里”。
第八识心离六尘见闻觉知,如何能明白清楚?如何能明白清楚的分析一切顺心、违心之事情?《心经》云:“无眼耳鼻舌身意……乃至无 意识界。”即是此意,真心是外于意识功能的,界即是功能差别故。法鼓山、中台山二位堂头师父所说的开悟,与《心经》之义涵全然不同,让意识处于一念不生的无心境界中,如何能说是实相心?何况一念不生时的意识心还是继续分明存在著,怎能说是无心?此时明明白白的住在一念不生的定境法尘中,明明是不离法尘的,与实相心离见闻觉知的无境界境界全然不同,怎么可以说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、处处作主的是实相心?
圣严师父!妄心是前七识,无论如何修行,永远都是无法把妄心七识变成第八识真心的;意识心永远是意识,即使是修到无念灵知心境界,还是意识心。意识心会断灭,永远都不是常住心;如在眠熟位、闷绝位、正死位、无想定中、灭尽定中,意识心必断。就算是能把意识心修成了一念不生的“无分别心”(其实仍然在分别),可是到了眠熟时,意识心断了,一念不生、清楚明白的心又在哪里?此时还能了知一念不生的境界吗?还能够继续住在一念不生境界中吗?还能清清楚楚吗?但是,第八识心祂永不断灭,您睡著了,第八识心还在;虽然与您同在,但是第八识从不睡眠。所以意识妄心是不会被转变成第八识真心的,意识本身是会生灭的,真心不生不灭,而意识又是从真心第八识中出生的,二心的生灭与不生灭、能生与所生的体性完全不同,怎能混同为一个心?圣严师父!您所说的“无心”,还是依循著妄心一路走下来,最后抵于您认为的“无心”,那仍是意识妄心境界,并非真的无心,亦皆与第八识真心无关。圣严师父说:“从禅七的第一天开始,我就教你们从有分别心到无分别心,从分别心到无分别心,那便是从散心到集中心、再到统一心、最后到无心。”(出自“心的诗偈”── “信心铭”讲录第75页第四行)又说:“‘一心’粉碎后便进入‘无心’,也就是禅的悟境。”(出自“心的诗偈”---“信心铭”讲录第59页第三行,法鼓山出版,圣严法师著作)依照师父的说法,难道真心是由妄心修行所变成的?这明明是修所成法,不是本来的真心,如果您说的正确,那 佛为何说第八识真心是不生不灭、本来就在而非修行所成就的?为何说第八识真心与妄心意识等七转识同时存在?
第八识心非是由妄心所修成的,但圣严师父却说:“三祖僧璨是从彻悟的观点来开示寻求真心的修行者,指引修行者如何把凡夫的分别心转化为佛的无分别心。”师父!您误会了三祖所说的《信心铭》,三祖所说的真心是第八识,非是从凡夫的分别心意识转化为 佛的无分别心无垢识(因地名为如来藏阿赖耶识);第八识心本来就在,何须劳您来把祂转化出来。正如同《信心铭》所说的“不识玄旨,徒劳念静”,圣严师父您正是三祖所说“徒劳念静”的人,想要把有语言妄念的意识修行成为一念不生的意识;您不曾了知第八识真心,第八识心无始劫以来不曾断灭,本是不生不灭;第八识真心无始劫以来本就不曾在六尘中分别过,不必您来修行不分别性,您只要证得祂的所在而观察祂的不分别性就够了。《心经》所说之第八识真心,不是把妄心转变成真心,真心是本来就自己存在,不曾生、不曾灭、不生不灭,而且是本来就已经是不分别,本来就一念不生了,不须要经过粉碎、爆炸或各种方法来修成的。当圣严师父您把散乱的念头集中起来,到统一心,再超越“一心”、“大我”进入无心时,其实仍然是有心,此心仍是意识妄心,只是一念不生、不贪著、没有粗重语言的境界相分别而已,意识觉知心仍然存在,怎会是无心?实相是——第八识真心——本来就一直与圣严师父您在一起,不论您有没有做集中、统一、打破“大我”,祂都未曾离开过您!祂也是从来都一念不生的,不必您来静坐修行一念不生。
第八识心本无分别,离见闻觉知、不执著、不作主,不会取舍而起贪或厌、也不会分别正或邪。圣严师父!您在用斋当下,真的无分别吗?请问:“为什么每一道菜,圣严师父您都会食用?都能挟得住还能往口里送?怎么都不会挟到鼻孔或头上去?这不就是分别心吗?你能说‘我在用斋时不分别’吗?”那是在打妄语。您若是真的无分别——为什么不啃碗而只吃饭、为什么不吃盘子光吃菜?所以一念不生时的“无心”,其实正是有分别的意识心继续存在著。第八识心如《心经》所云:“无眼耳鼻舌身意……乃至无意识界。”这个第八识真如心根本不会去分别“是饭是碗、是菜是盘”,离见闻觉知故,所以三界中一切时都需要妄心──前七识来配合,八识共同运作,才能成就一切有为功德。
圣严师父!您自认已把妄心修成了“无分别心”,但此“无分别心”祂还是在分别;您的“无心”还是妄心所摄,不离见闻觉知心,仍然是您的意识妄心。您是把“一心”粉碎、融化掉,恢复自然的“无心”之意识有心境界,错认为是般若了。《维摩诘经》云:“知是菩提,了众生心行故;不会是菩提,诸入不会故。”任何悟者,所开示的法语若不能与此经文相符合,即非证悟。菩提心既然诸入不会,对于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入皆不会,故离见闻觉知,不于六尘境中起分别,故名无分别心。第八识心本来就无分别,不是圣严师父您所说的:“把妄心修成为无分别,再恢复自然,心中没有任何念头,才是无心。”祂是本来就在的无分别心,从来不知六尘诸法,所以古德会说:“不知最亲切。”即是此意。可是 维摩诘大士又说:“知是菩提,了众生心行故。”虽是诸入不会,可是第八识心又能生万法,又能了知众生心在想什么?所以不是完全无知,但这个知不是在六尘中的知。实相心不是无念,非是圣严师父所说:“心中无念头,却清楚明白。”实相心具六尘外的了别性,祂的起心运作并非凡愚所知,故祖师方便说仍然有念,却是离见闻觉知的念,所以六祖云:“真如自性起念,非眼耳鼻舌能念。”故第八识心非是无念,只是不在六尘诸法中起念。师父!只有当您真实找到了另一个本来就在的第八识无分别心时才是证悟,而不是由意识心修行所变成之误会的无分别心名为证悟,证了如来藏第八识以后,圣严师父您才能不会错解无分别心之意,亦才能体会出“不知最亲切”之密意。
圣严师父您能说:那我就不要理人家怎么说,只管自己就好了。如果是这样子,所有跟随您修学般若第一义谛法的四众弟子们,都跟著您一起落在意识妄心中,都落入常见外道境界中,永远都在修行的歧路上前进,这是在戕害佛子们的法身慧命,弟子实在是于心不忍、看不下去,跟随您之四众弟子何其可怜啊!圣严师父!您所说的开悟之心──放下烦恼之心,不正是意识心吗? 佛说心总共有八识,第八识心是一切法之根源,能生意识等七识,是能生万法、不生不灭、本来就在的,非是由前七识妄心修行变来的。如果说第八识心是由前七识修行变为无烦恼的心,那十八界又如何来界定?是由第六识或第七识出生的吗?如果是由第六识变成的,那第六意识还是算在十八界中吗?若不在十八界中,那是少了第六识吗?因您修行而使第六识变成了第八识心,十八界就少了一界而不完整了;若是由第六识变成真心,而第六识还在,显然那个真心乃是被出生之法,被出生之法就不是真心,是有生有灭的虚妄法故。如果常住的真心是由第七识变成的,也是会少一界,悟后将会成为十七界,这不是很简单就能理解的道理吗?圣严师父您该不会不懂吧!所以八识中的哪一识心,圣严师父您认为是真心?禅宗祖师所说的开悟,是悟得哪一识心才算是开悟?为了您自己及法鼓山的众多四众弟子的法身慧命著想,请大发慈悲检讨一下,您真的该好好思惟再三!慎重检查自己所述法理是否符合经中所说。
二○○二年七月间农禅寺所设置的网站,在〈圣严法师